摩崖石刻群于1983年公布为铜鼓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申报为江西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鼓石” 石刻,是我县最闻名的石刻,我县因其取名,也因此而古今闻名。据《义宁州志》载:“铜鼓石在武乡二十四都,屹立数丈,形如铜鼓,相传许旌阳逐蛟过此,石中有声,疑以为怪,挥剑劈之,今一石中分,宛如剑劈,县诸石屹矗,森若列载,故因其胜而建官司马。”
“试剑” 石刻,明末隆庆年邓子龙书,与“铜鼓石”同一石体,又名“试剑”,下则署“武桥”二字,为邓子龙之别号。
“潘周过化” 石刻,与“铜鼓石”同一石体,明末邓子龙书,是我县重要石刻之一。“潘周过化”其含意是:江西巡抚潘季驯,巡道周思敬派鄱阳守备邓子龙到赣西边陲,了李大銮农民起义之后,铜鼓地境才开化了,为表现潘周的功满,特在石壁上刻下了“潘周过化”四字。
此石刻,反映了明末封建王朝与起义农民的一次浴血博斗,说明铜鼓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邓子龙过铜鼓石石刻诗”石刻,明万历五年(1577年)邓子龙书,诗曰:“定江巨石当路傍,有人疑是南山虎,笑汉将军止没羽,乃不贯之何足数。又云此石名铜鼓,上应北辰开帅府,英雄一剑破中坚,撑柱乾坤镇吴楚,落款为邓子龙书。
“驻铜剿赤”石刻,系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夏,反动派围剿铜鼓苏区时,19师103团团长庄文枢,驻铜鼓时所写下的反动凿刻。
“宝山石”石刻,形似棺材,古人皆呼为“棺材石”,沿称甚久,相传外人来铜鼓任官,多生来死去,装棺运回桑梓。因此,县丞戈铭猷,认为事不吉祥,称呼亦恶,乃决定改为宝山石,故在原称“棺材山“的峭壁上,凿刻了“宝山石”。
“万笏朝天”石刻,距县城一华里处,石如蛋形直竖,高耸入云。一条石阶逶迤曲折,直至山巅。清朝嘉庆丁丑端午,有人在峭壁正面凿刻了“万笏朝天”四字。
“去思” 石刻,民国十四年,县知事彭承苞(南昌人)奉调崇仁、邑人卢日藻等牵头延清石工在县城下仓街尾大道旁石峭壁上凿刻“去思”二字,表示伸民对彭知事的调离铜鼓,长怀想念的深情。
“改路石” 石刻,位于“铜鼓石”左侧。“万历戊戍季夏铜鼓营改修此路,江头帅延祯助田”。为表彰江头帅延祯慷慨助田铺路的高尚行为而建立纪念性凿刻。
“太平天国、天大王”石刻,在“宝山石”上端的半壁上,据《宜丰大事年表》载:“1855年,太平天国五年五月当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攻克义宁(也叫宁州,含修水、铜鼓、武宁等地)时,经义宁、攻八叠岭、占县城,县乡设官。”此石刻是太平军几经铜鼓,攻占铜鼓后,信手凿刻。
“邓子龙过仙羊寨诗”石刻,明末期间,铜鼓有一支以李大銮为首的农民起义军队五七万余人,影响波及整个赣西地区,使明朝惊恐万状,命令江西巡抚潘季驯同巡道周思敬抓紧“征剿”。米博体育注册潘、周派鄱阳守备邓子龙率领重兵向李大銮农民起义军进行大规模“围剿”,在此期间,邓子龙率部在此仙羊寨安营扎寨。并这仙羊寨的峭壁上题刻过仙羊寨诗。“仙羊已去何年许,我来重作仙羊主。呼仙酌酒仙童歌,仙花满壑仙禽语。一笑仙风八面生,仙霞化作千山雨”。落款是明万历七年丁丑冬邓子龙书。
“别有天”石刻,左落款为“湘卿朱刚伟”五字,朱刚伟是军18师54旅旅长。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他率部驻扎在大塅,到灵石庵观秀胜迹时,羡慕这天然石窟之风景,因此,书写下了“别有天”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