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米博体育平台:中国古代的雕塑之一

2024-09-21 09:13:3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的一种视觉和触觉艺术。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

  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雕塑,也是中国最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如天津以泥塑闻名的“泥人张”。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古代的佛像、神道像、殉葬品如民间的陶俑,米博体育平台秦始皇墓兵马陶俑等皆是泥塑。泥塑经过烧制者称为陶塑。其起源也很古老,在原始社会末期,居住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人,已经开始制作泥塑和陶塑了。1975年在陕西华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墓葬中就发掘出一件陶制鹰鼎。用特质的高岭土(即瓷土)烧制的则称为瓷器。中国古代的成窑、钧窑皆以生产质地优良、造型精美的瓷质雕塑闻名。

  石雕一般采用大理石、花冈石、惠安石、青田石、寿山石、贵翠石等作材料。花冈石、大理石适宜雕刻大型雕像;青田石、寿山石的颜色丰富,更适宜于小型石雕。石雕技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立体石雕。包括立体人像、动物雕像、壁炉、雕刻柱头等;另一类为平面石雕。包括浮雕、镜框、画框、透雕窗格、刻字牌匾、石刻画、影雕和线雕等。至于石雕的种类则有以下十二类:

  1、观赏、挂戴和收藏石制工艺饰品石雕。如各种观赏石及摆设件。这类石雕制品体积比较小。

  3、陵园石雕。各种陵墓石像、石棺椁、墓葬祭品等,如汉武帝茂陵石仲翁,唐太宗的昭陵六骏等。

  4、宫殿、宅第和园林石雕。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河北承德避署山庄内都装有非常精典的石雕制品。

  5、寺庙神殿、经幢祭坛石雕。如北京雍和宫、山东孔庙中的石柱、石栏和神龛都是石雕制品。南越国御苑遗址,以石板作冰裂纹精工铺砌的石池、婉蜒曲折的石渠、巨大石板架设的石室以及多种石构件,为中国秦汉遗址所首见。

  9、碑书石雕。各种纪念碑、陵墓碑等,如武则天乾陵的无字碑和明十三陵的墓碑浮雕。

  12、现代城市园林与纪念石雕。如大型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和纪念雕塑等,如北京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中国最早的大型石雕以西汉霍去病墓的16件动物石刻为代表。作为将军生前为国立功的战场——祁连山的象征,墓上散置各种现实生活中的野兽和神怪的幻想动物形象,与大自然环境结为一体,充溢着生命力。这些作品雕刻手法异常简练概括,利用了石材的自然形态,略加雕凿,便生动地呈现出不同动物的神态,形式博大、雄浑。其中马踏匈奴石刻具有象征意义和纪念碑的成分。南越王宫署遗址发现有多根四方基座八角棱柱形石栏杆,是中国建筑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石栏杆构件。南越国御苑遗址,以石板作冰裂纹精工铺砌的石池、婉蜒曲折的石渠、巨大石板架设的石室以及多种石构件,为中国秦汉遗址所首见。

  青铜雕为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雕塑作品,主要是具有雕塑性质的青铜礼器,以人和动物或神异动物形象铸为器形。在当时的贵族生活中,这类器物具有重要的政治、宗教、礼仪的意义,而不同时代又各具不同的时代特征。商代作品大多富于神秘、威慑的色彩,表现的是神化了的人与兽。如湖南出土的人面方鼎上的浮雕人面,虎食人卣、象尊、豕尊。等。西周以后,风格趋于写实,现实的、理性的因素有所增长。出现刖刑奴隶的“守门鬲”、“鸭尊”、“驹尊”等作品。米博体育平台春秋、战国时期,转向于繁缛华美,追求装饰性,如山西浑源出土的牺尊。陕西兴平出土的“犀尊”则表现了高超的写实技巧。犀牛的躯体特征、动态,以及雕塑的体量感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还有一些青铜作品不是礼器而是以人或动物形态制作的器物支架或底座、灯座、车马器等,人与动物的动态得到了更为生动的表现。最成功的作品有河南洛阳金村东周墓所出的各种动态的人型器座、河北平山中山国墓出土的“虎噬鹿器座”;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所出的6个钟铜人,均作武士装束,有彩绘,为战国时期人物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四川广汉南兴镇出土的“三星堆纵目人面具”,为5000年前相当于商代早期的古蜀国青铜器。

  木雕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

  中国古代木雕的用途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供奉类,用来制作神像、菩萨像,如用紫檀木制作的观音像、达摩像、钟馗像、弥勒佛像、如来佛像等,供在庙宇、家中佛堂或店铺佛龛中;第二种是实用类,一是用在建筑上,如房屋的梁架雕刻(包括屋梁、瓜柱柁墩、藻井天花等)、檐下雕刻(包括斗拱、额枋•花板、雀替•撑拱、挂落垂花柱花牙子、栏杆、匾额等;门窗雕刻(包括门头门罩、门、雕窗等)二是室内摆设、家俱,如木质屏风、吊屏上的装饰;床、桌、椅、凳上的雕刻等;三是赏玩类,如各种根雕、案头用楠木、紫檀、黄杨木等珍贵木材做成的案头摆设等。

  玉雕玉的质地晶莹温润,历来受到人类喜爱。中国、新西兰、墨西哥是世界闻名的三大玉器生产国,尤以中国玉器工艺源远流长。早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早期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玉璜、玉环、玉珠等玉雕工艺品。到了商朝的琢玉技艺就比较成熟了。玉雕的材料,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翡翠、水晶、玛瑙、黄玉、独玉、岫玉等几十种。因为玉本身性质细致、坚硬而温润,或白如凝脂,或碧绿苍翠,色泽光洁而可爱,适合制作名贵的物品,如随身佩戴的玉环、玉佩、玉带、扳指等,以及杯、盅、碗、筷、花瓶等用具;人物花鸟等室内装饰和案头清玩。也有大型玉雕,如乾隆年间苏州玉工朱永泰的玉雕作品《玉福海》,亦称《云龙玉瓮》原玉石重2500千克,连座高134.5厘米,宽135厘米,长60厘米,腹深34.5厘米,历时四年零四个月完成。现存故宫乐寿堂明间西侧与玉寿山相对。朱永泰的又一玉雕作品《大禹治水玉山》。玉重一万零七百多市斤,高244厘米,宽96厘米,嵌金丝烧古铜座,堪称“玉器之王”。奉旨按宋人画《大禹治水图》设计。玉山背面镌数百字御制诗文和玺文,亦由朱永泰篆刻。全部工期近10年。现仍在乐寿堂后间。

  至于玉石的制作,一般人以为是用雕刀刻成的,其实不然。玉石的质地很坚硬,雕刀刻不进去,而是采取琢磨的方法,即在制作时,用各种形状的钻头、金钢砂和水,根据作品形状把多余部分琢磨掉。因此完成一件玉雕作品要花很长的时间。

  漆雕是一种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技法。也叫剔红,中国乃世界上最早发现且使用天然漆的国度。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漆器之实样器物,江南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木胎朱漆碗便是实证。商周起,人们用色漆装饰器物,到了唐宋时代,髹漆技艺渐趋成熟。将漆涂刷于各种胎骨制成的器物上,谓之“髹”,于是有了一门漆器工艺:雕漆。匠人在器物胎型上涂刷数十层朱色大漆,将干未干之时,以刀代笔雕刻纹样。工艺流程极其复杂。制漆、制胎、做胚、打磨、做、里退光等等,过程繁复,用时很长,因此大型漆雕也极其昂贵,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贵胄的陈设品。

  传世剔红器因保存不易,珍贵难得。唐代剔红至今未见传世实物,宋元时代,剔红技艺成熟、名家辈出,尤以江南匠师为上。杨茂与张成两位剔红名师皆为浙江嘉兴府人。杨茂颇得大宋院画风格,剔红常以锦纹做底,浮雕山水人物,剔工圆润、刀痕丝毫不露。张成则擅剔花葩,枝叶肥厚、舒卷自如。但传至今日,宋代的漆雕也仅故宫与全球几大博物馆悉藏数件。如故宫收藏的《宋剔红缠枝莲纹盘》。如今面世流转的多为明清两朝所出。

  明代永宣年间,张成之子张德刚继承父业,入朝廷主持漆器制造,他承袭父辈风格,讲求藏锋不露、漆层肥厚,题材上亦延续前朝,多以花卉山水为多。这一时期,漆工革新不断、技艺突飞猛进,多种锦地纹样层出不穷,天锦纹、地锦纹、水锦纹……与山水花卉人物并生,细腻之处,甚至能从断面辨清施漆的层数,千文万华、剔红兴盛。

  清代初期,宫廷仍任用大量前朝髹工,剔红水准不减,并在王室好尚的倾向下,更趋精工细巧,髹剔纤密繁复。乾隆极喜剔红器物,故而这一时期的剔红工艺亦最为繁荣,清宫造办处下设四十二作中,就专设有“漆作”,多种工艺并施,工种亦开始细化,由髹工负责逐层施漆,画工加以描画行纹,再由牙工以刀代笔、剔刻成器。元明早期,剔成的器物尚需以锉草打磨,方能尽显光泽,而到了雍乾两朝,娴熟的刀工已无需后道的打磨工序,全凭圆润刀法起转剔刻,花纹样式酣畅而成。剔红器物亦遍及宫廷各处,自碗、碟、盒、瓶到家具陈设,无所不包。

  剔红一技,昌盛数朝,直至清代晚期,因外忧内乱,国运日促而渐向潦草,直至衰亡。

搜索